在今年的文化遺產日,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公佈了目前最新的考古成果。
  這些文物現在的狀況如何,將去向何處,現在的保護狀況如何?近日,記者來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,獨家探訪了正在進行發掘工作的考古現場,並深入到文物保 護背後,瞭解這些出土文物的「身後事」。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工作人員首次向記者透露,目前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近90個兵馬俑被「植入」了智能芯片,這些兵馬 俑將「開口說話」,隨時「傳達」自己的身體狀況,還可防「大盜」,一旦有未授權的人員進入到一定範圍的區域,兵馬俑便會立即「反抗」。
  兵馬俑挪動時都要嚴格記錄
  目前,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兵馬俑一號坑的第三次發掘仍在進行,從2009年6月13日開始截至今年5月,第三次發掘出土包括車馬器、兵器、生產工具等 類型,共計310餘件;出土陶馬3組12匹,陶俑上百件;清理戰車2乘、戰鼓2處、兵器柲10處、弓弩箭菔12處、漆盾1處、另有建築材料朽跡如木、席、 夯窩等痕跡多處。
  對於今年已80歲的原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館長袁仲一來說,兵馬俑挖掘的每一步進展依然讓他十分關注。被尊稱為「秦俑之父」的他告訴記者,此次第三次發掘一號坑申請挖掘2000平方米,「但每年還要上報審批。」
  昨日,記者來到位於一號坑北側中段的發掘地點,據悉,此處原編號T23方,面積有200平方米。這塊新發掘區域分為4個坑道,秦磚、棚木、陶俑……散 佈坑道,為了方便行走和保護遺蹟,一排排裝著砂土的藍白色口袋排成了「小路」。 第三次發掘至今已進行了3年多,一些出土陶俑已被送到實驗室進一步保護和拼合,一些坑道里陶俑的俑身已經移走,而陶俑的腳還留在原地。目前一號坑的考古發 掘領隊申茂盛告訴記者,兵馬俑挪動時有嚴格的攝像和照相,留下腳踏板也是為了將來還原時,與幾千年前位置一致。
  在離觀眾走道最近的地方是一些還未完全出土的兵馬俑,有的沒有頭,可以看見俑腔,在離記者最近的地方,有一個較完整的秦俑嚴肅又有些迷茫地望著天空,很像經典電影《古今大戰秦俑情》中張藝謀剛穿越到現代時的架勢。
  一號坑和二號坑中有大量被焚燒過的黑色炭跡,很多導遊帶領遊客前來參觀時,會介紹「這是項羽焚燒兵馬俑的痕跡。」而這個觀點正是袁仲一提出,「極有可能。」
  兵馬俑有了智能的「芯」
  而在另一處「百戲俑坑」發掘現場,這裡之前發掘出的2.2米高「巨人」秦俑,目前正在殘片提取階段,據該處考古領隊張衛星介紹,目前整個俑坑已經提取了20多個陶俑的殘片,送到實驗室去清理和拼接,預計年底的時候,這些栩栩如生的秦代「戲子」能完整面世。
  而這次這個「巨人」會變得有點不一樣,重新站立起來之後,它不僅能在遊客面前「說出」自己的「身世」,還可隨時將自己的溫度、濕度、是否被觸摸等信息「告知」研究人員。而它如果外出展覽,研究人員也能隨時知道它的「身體狀況」,以及定位它的位置。
  這一切都不是神話故事裡的巨人復活,而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研究人員為其「植入」的智能芯片。在發掘區旁的修復區,一排排兵馬俑戎裝以待,記者在現場 發現,在排列整齊的修復區兵馬俑的腳踝上,一個不起眼的位置,能看見一塊名片大小的金屬片。記者隨即向工作人員求證,據悉,這是為兵馬俑量身定做的芯片, 是近期首次在兵馬俑身上試驗的新技術。
  在《終結者》中,我們能看到那種割開皮膚放置於人體內的芯片,而對於兵馬俑來說,這種芯片會不會對俑身有破壞?工作人員告訴記者,這片芯片是在不破壞 文物本身的情況下,附著到了兵馬俑身上,「用一個小鏈子掛在陶俑不引人注意的地方。這個技術在目前國內乃至國際博物館還是少見的。」
  遙感定位 防盜兼顧導遊
  記者瞭解到,芯片擁有強大的儲存能力和運算能力,不僅能定位每一個兵馬俑的具體位置,還能實時傳送每個個體兵馬俑的狀況、溫濕度、被觸摸狀況、實時體檢狀況……
  據工作人員透露,目前這種智能芯片主要在一號坑中的兵馬俑上試用,「已經有近90個兵馬俑安裝了這種芯片,將來還將進一步擴展。」他介紹,芯片另一個 重要作用就是防盜。在電影《偷天陷阱》《國家寶藏》中,雅賊們輕而易舉地偷走了天價藝術品和文物,躲過層層的安防,被盜品本身沒法「反抗」。而安裝了智能 芯片的兵馬俑等於安裝了自己的「意識」,每一個兵馬俑不僅能「通知」管理方自己的狀態和位置,一旦有未授權的人員進入到一定範圍的區域,兵馬俑便會立即 「反抗」,防火防水防「故宮大盜」。據悉,目前這項「防盜鎖」技術,也能在移動兵馬俑到其他博物館等場所時起效,「可以實時監控,挪動任何一個兵馬俑都必 須得到授權,否則將立刻反映到我們的監控設備上。」據悉,這項技術在展品外展等長距離運輸過程中,也能起到即時監測作用。
  而對於遊客來說,將來這個芯片還可以替代導遊和講解員,遊客可以通過一個終端設備瞭解到兵馬俑的出土信息、經歷、當下狀況等,隨時可以查閱兵馬俑「檔案」。

(本文出自techbbs科技縱橫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iubo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