結合腦部磁共振圖像
 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8月20日(北京時間)報導,荷蘭內梅亨大學研究人員提出一種簡潔的數學模型,結合先進的腦部磁共振圖像獲取與分析技術,能比以往更 精確地重建一個人的思想。最近,他們用這種方法成功地確定了一個人正在看哪個字母。相關論文預先發表在《神經影像》雜誌網站上。
  人們常用功能性磁共振掃瞄來研究大腦認知,通常的做法是讓志願者執行一項特殊任務,確定此時大腦的活躍區域。內梅亨大學的科學家將這種研究又向前推進了一步:用掃瞄數據確定志願者正在看的內容。
  該數學模型採用一種關於認知圖像重建的線性高斯框架,實驗所用的是手寫字母。研究人員不斷調適模型,讓它能把來自大腦掃瞄儀的一點(2×2×2 毫米的三維像素,三維空間中定義一個點的圖像信息的單位)與單個顯示像素關聯起來,再將所有顯示像素的信息結合在一起,就能重新構建出志願者所看到的圖 像。但結果圖像並不清晰,只是模糊不清的斑點圖。
  「此後,我們又做了改進,給模型加了一些先驗知識:『告訴』它那些圖案花紋看起來像什麼字母,大大提高了識別能力。模型會比較這些字母,確定哪個能最 確切對應斑點圖,然後將這些圖像結果推向該字母。」研究負責人馬塞爾·范戈文說,「我們相信,大腦本身會把以往的先驗知識與感覺信息結合起來,而我們的方 法與此類似。比如,你能認得這篇文章裡的線條和曲線,將它們認作某個字詞,前提是你曾經學過它。這正是我們尋找的:一種能以真實方式顯示大腦中發生了什麼 的模型。我們希望將模型改進到一定程度,能用在工作記憶或主觀體驗中,如夢境或具有可視化形象的主觀體驗中。」
  「在今後的研究中,我們將採用更強大的磁共振成像掃瞄儀。」論文第一作者珊妮·斯考恩梅克說,「掃瞄儀分辨率越高,提供給模型的關聯圖像就越詳細。目前,我們給模型的字母圖像是腦中的1200個三維像素。如果用更強大的掃瞄儀,將能達到15000個三維像素。」
  總編輯圈點
  機器「破譯」大腦不是新聞,前兩年科學家就發明了能接受大腦信號並正確反應的機械臂。但畫出大腦中的內容,這還是第一次。機器目前只能再現符號,如果 要進一步,描畫複雜的圖案,難度大得不是一點半點。所以我們無需擔心機器監視人的思想。何況,這次實驗僅僅能猜測你看到了什麼。無從得知人在想像什麼。機 器再有本事,抵不過人心難測。

  (本文出自techbbs科技縱橫

arrow
arrow

    qiubo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